互联网并非乌托邦,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切善与恶,在互联网上同样存在。
近期韩国发生的“N号房”性剥削事件,就是一场集体网络暴力犯罪案。
本文从下面几点来谈谈网络暴力(诈骗):
1、令人发指的“N号房”性剥削事件是什么?
2、这些禽兽是如何通过网络来控制受害女性的?
3、网络暴力(诈骗)离每一个人都很近。
4、常见的网络暴力(诈骗)。
5、如何防止网络暴力(诈骗)?
1、令人发指的“N号房”性剥削事件是什么?
最近,韩国警方逮捕了代号为“博士”的男子,揭开了一宗从2018年下半年延续到2020年3月,比李胜利性交易、郑俊英分享性爱视频更令人震惊的大规模网络传播、销售性犯罪视频事件。
而“N号房”,就是这26万人共同操纵女孩,对其进行性剥削的现场。
“N号房”是主谋们通过私密社交平台Telegram建立多个私密聊天房间(N号房),威胁女性(包括未成年)并强迫她们成为“性奴隶”,逼迫女性拍摄各种“性剥削”视频上传至私密房间。
该案件从2018年开始,嫌犯在聊天室发布性剥削画面供会员观看并收取会费,会员多达26万。
截止至目前警方所掌握线索的被害女性多达74人,其中16人为未成年人,最小年龄受害者为年仅11岁的某小学生。
逼良为娼这个词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消失很久了,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这种危害女性的行为,以更隐秘的方式死灰复燃。
2、这些禽兽是如何通过网络来控制受害女性的?
被韩国警方逮捕的网名“博士”男子真名叫赵周彬,生于1995年,在现实生活中是旁人眼中品学兼优的学霸,赵周彬在韩国某大学的信息通信专业就读,在校期间他不光成绩优异,还参加过帮助残疾人的志愿活动,和赵周彬有过接触的人甚至表示,他是一个“看起来很温暖,很善良的人”。
从2016年起,同案的另外两位尚未查到真实身份的男子(一位网名Godgod,一位网名Watch Man)陆续通过黑客手段从各大社交平台上获取到目标猎物的信息,通过发布高薪兼职的方式引诱猎物上钩,随后装成警察打电话给这些女生说“你们需要配合调查,否则我们将公开你的的照片以及个人信息”。
罪犯会以”不服从就告诉周围人”来要挟女孩子,女孩们大都很胆小害怕,不敢反抗,只能服从其要求拍照,尺度越来越大,变态内容越来越多,就这样一步步沦为“奴隶”。
随后便是通过私密社交平台Telegram来进行获利,吸引了26万韩国男子进到代号“N号房”的群一起用各种令人发指的手段凌辱上当的女性受害者,获利数亿韩元。
3、网络暴力(诈骗)离每一个人都很近
前两年女大学生深陷裸贷困境的事件,与此也是类似,其中有多少女大学生因为涉世未深而上当,从而被迫做出一些不情愿的事情,不得而知。
这两年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多次提及“科技向善”,正是因为看到了互联网越来越成为罪恶衍生的温床,而针对互联网犯罪的法律和执法手段,还并不完善。
金融诈骗、众筹诈骗、交友诈骗……这已经是我们身边的常事,可以说,如果你没被骗过,你身边总有朋友被骗过。
人肉搜索、网络评论攻击,这些软暴力,其危害,丝毫不差于现实中的物理攻击,不少明星就因此而罹患抑郁症,甚至自杀。
科技的发展,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,但科技的发展,也给邪恶之人带来了更便利的犯罪工具。
在现实社会中,要做出逼良为娼的行为,成本很高,只有有势力的黑社会才有可能,还必须打通各种关系。
而在互联网中,一个人(其中的Godgod,据说只是一个高中生)就可以完成,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黑客手段,甚至什么都不懂,也可以从各大社交平台上获得目标猎物的基本信息,然后通过发布高薪兼职信息,就能让猎物上钩,而匿名的社交网络,类似于比特币这样匿名的收费方式,让其犯罪行为更为隐秘。
4、常见的网络暴力(诈骗)
腾讯110安全中心发布的2019年十大网络诈骗类型
网络恶评暴力,则是无形的子弹。
韩国艺人崔雪莉、崔真实、中国艺人乔任梁、香港艺人林开心……这一串因为网络暴力而自杀的名单,如果网络环境得不到改善,依然会增长下去。
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在网络上的一句恶评(差评)会起到杀死一个人的作用,但千千万万个恶评(差评)集中到一个人身上,确实能把人杀死,人言可畏。
5、如何防止网络暴力?
5.1 国家立法
国家应该针对网络暴力(诈骗)进行法律的更新,这次韩国“N号房”事件,引起公众舆论的是那26万付费观看视频,在群里参与凌辱这些受害女性的人,是否需要受到法律的惩罚,有上百万人签名要把这26万人的真实身份公开出来。
互联网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盗取、贩卖、诈骗变现,已经成了一个成熟的灰色产业链,而众多互联网公司,对于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,并不完善,在这些互联网公司利用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赚钱的时候,是否也需要承担起对应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法律责任?
……
5.2 学校教育
青少年,大学生的涉世未深,很容易被互联网所伤害,也很容易用互联网去伤害他人。
传统教育针对的是现实社会场景下的防范措施,而在人生活在互联网虚拟社会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,需要有一套互联网社交道德礼仪,需要有相应的互联网防止诈骗(暴力)教育。
5.3 个人自我保护和家庭教育
从个人角度出发:
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互联网上不给他人带来伤害;
学会保护自己,保护身边的人,不要把自己个人隐私信息泄露出去,所谓便宜莫贪,不要下载陌生的APP;
如果受到网络暴力(诈骗),第一时间必须报警;
如果有朋友亲人受到网络暴力(诈骗),采取安慰而不是批评的方式;
……
5.4 互联网公司
互联网公司应该承担起保护个人隐私的责任,科技向善,当用户发表不良评价的时候,可以采取提醒其可能会对被评价人带来伤害的方式来劝人向善。
大家也可以关注腾讯110这个公众号,上面有很多相关的信息。
科技向善,希望未来的互联网,少一些暴力,多一些爱。
个人所见,不甚完善,有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。